实行十年,各地林业“卖碳”创收如何?-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

实行十年,各地林业“卖碳”创收如何?

「 地方政策追踪与观察 」关注宏观形势变化下的地方政策,追踪各地当前保增长、搞项目、争先行先试、促经济转型、招商引资、改善融资环境等发展经济相关的各种政策、思路和做法。主要价值在于发掘地方已出台或将要出台的政策提出的背景和思路,以及各地政策中的一些真正有价值的闪光点。为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比较和借鉴,为企业发展更好的契合地方需求的产品及服务提供信息和咨询。本文内容来自《各地持续开展“卖碳”创收具体实践》(「 地方政策追踪与观察 」总第645期)。

201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将林业碳汇作为一种合格的“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纳入碳市场交易,自此国内正式奠定了碳汇收入的法律基础。目前,中国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有四类碳汇产品:全国性质的ccer、区域化的cer(福建、广东等)、自愿性的碳汇产品、国际认可的产品。在双碳目标和减排趋势推动之下,“卖碳”创收在近年来日益成为现实,一些地区和相关企业对此高度关注,并在持续进行实践和创新。

陕西省宁陕县

从近期的实际交易看,6月10日在深圳市举办的陕西省宁陕县招商引资洽谈会暨林业碳汇签约交易会上,宁陕县政府与深圳南泥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林业碳汇交易合作协议,并与其子公司深圳嘉德瑞碳资产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碳汇收购合同,首批收购周期为4年,收购林业碳汇减排量2.5万吨,总交易额100万元。这也是陕西省涉秦岭区域首宗林业碳汇交易。

福建省武平县

因为看到了碳汇交易的价值,一些地区也在进行前期谋划。5月13日福建省武平县天源国有林场有限公司与江西田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签约仪式,就武平全县列入禁伐计划的商品林碳汇开发达成合作。按照每年每亩产生0.5吨的碳汇量测算,一年将产生57.5万吨,整个项目期可开发1150万吨碳汇量,实现林业碳汇效益。

江苏省泰州市

一些地方还以碳汇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直接将碳汇与贷款挂钩,为从事林木培育、种植或者管理的企业提供信贷产品。例如,5月下旬,江苏省泰州市首单林业碳汇质押贷款落地。江苏坤奇智能工程有限公司用12万吨林业碳汇做担保,获得泰州农商银行1000万元“绿碳贷”融资授信,用于实施节能减排,推进清洁生产。

浙江省安吉县

在浙江安吉,依靠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在“卖碳”增收和金融创新方面则更进了一步。

2021年底,安吉县属国有企业——安吉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创立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全县有5个村级专业合作社的21392亩毛竹林与中心签订期限为30年的林业碳汇收储合同。按照合同,三年为一个结算周期,中心一次性付给5个村合作社竹林碳汇收储金,卖出价则是在收储价基础上添加收储成本,卖出后的净收益再按80%反哺给村合作社。

收储的竹林碳汇谁来买?安吉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形成购碳群体。当地银行机构为此开发“碳汇惠企贷”,对需要信贷资金且单位能耗、单位排放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亩均税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部分企业,参照上年同期或同类型企业贷款利率,给予利率优惠,企业用优惠的利息购买碳汇,不增加一分钱负担。截至目前,安吉已完成2.5万吨竹林碳汇收储,向5个村竹林合作社支付3年竹林碳汇收储资金108.6万元,并与4家安吉企业完成56.28万元碳汇交易,从中发放反哺金12.69万元。

“卖碳”创收在国内热度逐渐升高的一个侧面证明是,据业内人士透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承接了为地方政府做碳汇核算的业务。这其中,既有国家级的科研院所,也有相关院校和第三方机构,有的研究团队碳汇核算业务应接不暇。从现状看,目前国内林业碳汇市场的建设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还存在产权不清、核算较难、交易成本高、市场认可度低等问题,但“卖碳”收益正在逐渐显现,各地发展碳汇林业大有可为。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用户名:
密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