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直在反复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一方面,核心技术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在一定程度上,大国之间的竞争就是核心技术的竞争,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能抢得先机,避免在关键领域被对手卡脖子。另一方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要加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就要牢牢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
之前,在中美贸易摩擦恶化、中兴通讯事件暴露出中国技术短板的背景下,国家强调掌握“国之重器”,强调以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时至今日再看,这无疑抓住了关键问题。那么,如何才能突破并掌握核心技术?
许多决策者谈到了自主创新问题、人才问题以及体制机制创新问题。这些方面都很重要,都是实现创新和技术突破的关键要素。不过,要产生和集聚这些要素,除了政策调整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大批能够承载创新的载体,这些载体直接关系到国家是否能创造出一系列的核心技术。在某种意义上,这些载体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在安邦智库(anbound)的高级研究员贺军看来,“国之重器”既不是政府,也不是党派,真正的“国之重器”有两类:一类是在众多产业领域和技术领域起到骨干支撑作用的优秀企业;另一类则是大量培养创新人才的优秀大学(包括一部分优秀的研究院所)。
中美贸易摩擦和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激发了国内对中美差距的讨论。
在网络上曾流传这么一段华为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在华为新员工座谈会上的讲话,称“我们要正视美国的强大,看到差距,坚定地向美国学习,永远不要让反美情绪主导我们的工作。在社会上不要支持民粹主义,在内部不允许出现民粹,至少不允许它有言论的机会。全体员工要有危机感,不能盲目乐观,不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
华为董事为什么称要坚定地向美国学习?看看美国的企业,尤其是真正的美国制造业。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企业都是美国公司——通用电气,波音,诺斯洛普格拉曼,霍尼韦尔,洛克希德?马丁,雷神,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联合技术,利顿工业,达信,csc,itt,联合防务,休斯电子,l-3通信,艾连特技术系统,哈里斯,罗克韦尔,阿尔康工业,韦里迪安,西利康图解计算,布兹?阿伦?哈密尔顿,普利迈克斯技术,米特里......egg,drs,泰里达因技术,列?谢格勒,装备支援系统,蒂坦,安特翁,am general,电子数据系统,奥什科什,库比克等等,还有通用汽车,陶氏,亨斯曼,ppg,伊士曼化工,孟山都,道康宁,惠普和安捷伦,ibm,泰科,英特尔,卡特彼勒,德尔福,杜邦,江森自控,思科,3m,迪尔,固特异,施乐,艾默生,惠而浦,摩托罗拉,朗讯,辉瑞、罗氏、礼来等等···
这只是分布在制造业的美国企业,它们已经足以展现美国的强大。在复合材料领域,杜邦积累的工艺数据,就是目前我国已经掌握的数据25倍以上;在涡扇发动机领域,我国做完的材料和工艺试验数量,不过只有通用电气(ge)的5%而已。
另一类“国之重器”是大学。
美国有世界上最多的优秀大学群体,如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西北大学等等,在世界大学百强之中,美国的大学占有一半以上。
这些优秀的大学不仅诞生了许多领先全球的科学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它从全世界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学生,也向美国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中国需要更多优秀企业和优秀大学
通过这些简单的枚举可以看到,优秀企业和优秀大学的存在,才是美国综合国力的支柱,才是美国骄傲的本钱,才是美国强大的原因。
中国正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在美国的精准打击之下,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与美国、日本和德国存在巨大差距。目前,中国寻求创新突破、发展核心技术的国家意志已经足够强烈;中国举全国之力拿出巨大的资源来投资核心产业,这也可能毫无问题。缺乏足够的创新人才,这也可以想办法来克服。但在我们看来,中国缺少的两类创新载体——优秀企业和优秀大学,却不是短期内靠砸钱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在稳定保持改革开放的基础上,给企业和大学以足够的发展空间,长时间培育才可能发展起来。
展望未来,具有世界级竞争能力的优秀中国企业,不可能出自按现有体制发展的国有企业,体制惰性和先天机制注定了国有企业不可能有创新动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这意味着,中国未来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或者用共同基金方式来彻底改革之后的国有企业。
发展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大学,对中国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中国的大学亟需改革,去除大学发展中的政治化和行政化,要使大学真正成为培养大量有创新能力、有通识、对社会有贡献人才的教育平台和创新平台。中国需要借鉴全世界优秀大学的成功经验,鼓励私人资本和各类社会资本去办优秀的大学,逐步发展出中国的加州理工学院、中国的mit、中国的斯坦福。
从技术来看,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从载体来看,优秀的企业和优秀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