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世界1000年需求的稀土资源?土耳其到底是不是在说大话-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

满足世界1000年需求的稀土资源?土耳其到底是不是在说大话

来源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日前,一条关于土耳其发现大量稀土资源的信息吸引了我们。之所以被“吸引”,是因为作为持续十多年跟踪研究全球稀土产业发展的研究员来讲,在此之前从未听闻土耳其与稀土有过关联。7月4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土耳其日报》报道,位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埃斯基谢希尔省的贝伊利科瓦(beylikova)地区发现大量稀土资源,约含6.94亿吨稀土。土耳其能源和自然资源部部长法提赫表示,钻探工作从2011年开始,经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充分分析后,发现了6.94亿吨稀土元素。法提赫透露,在完成相关研发工作后,预计年内启动工业设施建设,终极目标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土耳其矿业及金属出口商联合会成员梅京?切金奇称,土耳其发现的稀土储量足以满足世界1000年的需求。加工后或可为土耳其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益。

在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看完这段简短的信息之后,心中不免产生一些疑惑:

首先,倘若消息属实,这6.94亿吨稀土元素都包含了哪些?要知道稀土共有17种元素,有中重稀土和轻稀土之分,土耳其发现的这个稀土储量是17种全都包括?

第二,“满足世界1000年的需求”、“数十亿美元的收益”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第三,“预计年内启动工业设施建设,终极目标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若消息属实,还需要考虑是否能开采、是否具备开采条件以及技术和时间等问题,难道土耳其已经具备稀土冶炼分离技术等诸多条件了?

安邦研究人员带着上述问题对土耳其发现稀土一事进行了扩展研究,但目前尚不能对该信息证实或证伪。姑且认为该消息属实,下面来说一下我们对此事的看法:

首先,稀土都是以氧化物的形态存在,单一品种的矿藏含量稀少,这直接增加了稀土元素提炼的难度。因此,土耳其发展稀土矿藏仅仅是第一步,如何把这些稀土矿藏开挖提炼出来才是关键。

第二,从全球范围看,尽管稀土矿存在“扎堆”的情况,但很少有囊括全系列的稀土元素,迄今为止只有中国的内蒙古白云鄂博矿是全球唯一一个同时包含了17种稀土元素的矿藏。所以,土耳其还未公布新发现的矿都包含哪些稀土元素,但大概率增加了稀土中某几种元素的储量。“满足世界1000年的需求”,这种说法有些以偏盖全了。

第三,也是最为关键的,土耳其能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稀土工业体系存疑。稀土矿藏大多是伴生矿,所以它的提炼需要有其他工业配合。例如,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就含30%的铁,所以需要先把矿石运到包头钢铁厂进行冶炼,然后再将矿渣进行提炼;如果直接从矿石中提炼,不仅困难,而且成本高。稀土的冶炼方法又分为,通过化学溶剂用离子交换法把稀土萃取分离的“湿法”;以及用高温冶炼,利用温差来提纯的“火法”。不论是哪种方法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缺一不可。

想要建立起这样的体系有多难,看看美国就知道了,美国及西方国家多年前就在布局稀土想打破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这么多年过去,依然没有建立起来稀土的制备体系。要知道,美国、澳大利亚的稀土矿藏储量在全球占比不低。换言之,以目前土耳其的工业基础,想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稀土提纯体系,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稀土发展现状与地位

其实,说这么多,不论是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国家也好,还是土耳其也罢,我们更关心的是中国稀土在全球的领先优势地位是否会被撼动。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给出的答案是,暂时不会!原因在于,中国的稀土优势不只是在储量上,中国目前领先的稀土元素提炼技术更是其他国家暂时无法超越的。

从储量看,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稀土储量为1.2亿吨,其中,中国储量达4400万吨,占比高达38%。从产量看,据亚洲金属网统计,2021年全球稀土产量约为27.7万吨,中国稀土产量为16.8万吨,为世界第一,占比高达61%。2022年以来,国内稀土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7月4日,稀土价格指数为357.6,较年初基本持平,同比上涨70%。

中国稀土提炼技术领先全球,技术有多强呢?按照传统的离子型稀土矿冶金技术,平均资源利用率不到25%,也就是75%的稀土资源都会被抛弃。其中每分离1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还需要消耗8-10吨盐酸、6-8吨液碱或1-1.2吨液氨等,这可以说带来了提炼技术上的一大难题。而我国就突破了这项技术,开发出了新型“分离术”,通过对提炼过程的萃取剂进行了相关性的转变。而这一切要归功于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等老一辈技术专家,因为徐老先生提出了“稀土串级萃取理论”让我们在稀土分离提取领域遥遥领先。

更为关键的是,凭借中国领先的稀土分离技术,目前中国大部分稀土都是从国外进口稀土矿(例如缅甸),然后进行提炼,再出口稀土产品。这意味着我国自采稀土矿正在缩减,或者说我国现在已经形成了稀土矿“来料加工”模式。尽管目前美国宣称要摆脱对中国稀土技术的依赖,但在2016年2月,美国政府问责局就曾发布了一份关于稀土材料报告,据其估算,美国可能需要15年才能建成国内稀土供应链。所以目前美国还是把稀土矿石送到中国来进行提炼,因为美国尚无法打破中国的稀土技术封锁。

从中国稀土的发展看,在做大做强稀土行业方面,近两年国内企业动作频频。2021年12月23日,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22年7月1日,中国稀土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于江西赣州成立。中国稀土集团方面表示,中国稀土集团国际贸易公司的成立,是中国稀土集团加快贸易资产实质性深入整合,推动产业协同,业务聚合增效,实现聚合效应的重要举措。这在安邦研究人员看来,这是中国巩固稀土国际定价权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综上所述,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中国在稀土分离技术的垄断地位还存在一段时期的窗口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窗口期来大力发展本国高附加值含稀土元素的制成品。

在新能源电气化时代,永磁材料已成为稀土下游价值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据稀土消费量的40%,其中占90%以上的消费价值是被称为磁王的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

高级别的稀土永磁材料即可民用,更可军用。在民用方面,目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被称为永磁同步电机;此外,在风电(风力直驱电机)、机器人(传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领域均被广泛应用。而在军用方面,更是离不开永磁材料。诸如卫星、航天器、飞机的陀螺仪和精密仪器、超导、防辐射、雷达、和技术、高性能夜视设备等等都不可或缺。

因此,我们想说的是,鉴于我国目前在稀土领域的领先优势,从国家利益和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我国稀土高附加值的制成品应被国家纳入稀土产品出口管制目录中进行分级管理。或者说,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要卖个好价钱才好,有些“卡脖子”产品即便是能卖出好价钱也要做到不卖或者惜卖。不为别的,只为我们手中要握有关键话语权。美国对中国采取禁售euv(极紫外光光刻机)和eda软件的“卡脖子”手段不正是如此嘛!这种“卡脖子”手段我们可以不随意拿出来用,但绝对不能没有。

拓展阅读: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用户名:
密码:
 
网站地图